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集合13篇

2023-01-02 演讲稿 阅读: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为教育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而开设的课程。各级党组织定期通过党课向党员和活动人士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性党纪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的文章13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体会

  第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改进作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保持冷静清醒和坚韧执着,一刻不停歇地推向纵深。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两个维护;,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方向,;严把三关;即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检视问题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三、反思根源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四、整改措施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五、努力方向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第二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2019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举国欢庆,喜迎祖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召开本次支部党员大会,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共同回顾我们走过的70周年光辉历程,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坚定坚决跟党走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奋斗精神,以新作为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70周年致敬。下面我对中国70年来的飞速发展以及我中心公路建设行业的改变做以下几点总结。
  一、70年来中国的伟大生活巨变(衣食住行)
  衣: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穿衣服主要靠购买布料自行加工。而由于供应紧张,买布还得用布票,每人每户都有严格限量。人们的着装风格也很单一,颜色也是沉闷的黑、绿、蓝,面料一水是棉布。当时流行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布票逐渐被取消,添新衣也从自己加工变为购买成衣。到如今,各种品牌和风格的衣服琳琅满目,线上线下大小服装卖场随处可见。衣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御寒保暖,舒适、个性和时尚才是人们的普遍要求。
  食:改革开放之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粮食供应紧张,同样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直到90年代初,粮食供应走向市场,粮票才逐渐消亡。而今,分门别类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业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为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住: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破旧民居,但是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单位上的人们为了分房有时还会勾心斗角。从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起,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对经济条件好的人,居住的选择就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
  行:改革开放之前,最主要的短途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因此,中国也被成为自行车王国。火车和长途汽车的条件也很差,拥挤、缓慢更谈不上舒适。而坐飞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现如今,私家车高度普及;公交线路增多、车辆条件大为改善;出租车招手即停,;滴滴;等打车软件更加方便了出行;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高铁和动车;坐飞机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出行的方式。
  二、70年来公路行业的改变和发展。
  人常说;若要富,先修路.路通百业兴;落后的交通阻碍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进度,落后的交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旦交通得到了改善,当地的资源优势就能迅速的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的发展.改善交通必须先修路,不但要;建(修)好路、养好、管好、营运好。;只有达到;四好公路;才能加快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法。公路是;三分建、七分养; ,显然公路养护显得十分重要。
  从我亲身经历的公路养护的变化来看,我看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公路养护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从养护机械的升级,养护条件的改善,养护技术的优化,养护水平的提升,养护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养护条件的改善,过去我们养路骑一辆自行车,带上铁掀洋镐,起路肩、填坑槽,风里来雨里往。现在坐着舒适的通勤车上下班。过去养的砂砾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养护一线职工非常辛苦。现在油路,路况质量好。职工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特别油路修补,机械化作业又好又快。居住环境条件大改善,过去公路站住的土坏房,现在楼房,不但有读书室、还有健身活动室洗浴室。尤其,路面保洁,拿一把老扫帚满路扫。尘土飞扬、满脸满身灰尘,只有两个眼仁转动。现在扫路王、扫的干净又快。扫路王不但能扫路,还能清洗护栏、标号志、护墩,达到标志牌醒目,过往行人司机更有安全感。清洗作业更安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公路养护提出‘四化’要求:桥涵永久化、路面黑色化、养路机械化和道树林荫化。这‘四化’在之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很快得到实现.;。这也是我参加工作转正定级考试的第一道考试题。什么是公路的;四化"。公路养护交通工具、施工机械、养护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养护现场靠步行,八十年代靠自行车,九十年代靠拖拉机,到了2000年以后,有了通勤车。
  随着经济的发展,油路也变得更为常见、普通。铺筑依然主要依靠人工,但这和砂砾路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采用的是路拌法铺筑,将石子刨个小坑,将油倒入坑中,两人一组进行翻拌,拌均路面铺筑.用推耙推平碾压,在撒细砂。这种方法最辛苦的、最艰难的就是在翻拌过程中,粘在铁锹上的油渣和砂越粘越厚,铁锹又厚又笨,只好不时地在火桶上烤,砂子和渣油脱落后又去拌料,这样的工作让在路面铺筑的养路工人,满脸汗渍加上烧锹的烟熏火燎,一个个如同;黑脸包公;,但看见我们铺好的路面时,我们还是非常自豪的。
  再后来发展到炒盘上拌料,炒盘就和咱们农村家的土炕是一样的,上面放了一张厚铁皮,底下用煤加热,然后将石子铺在上面加温,再倒沥青、渣油混合液,用锹进行翻拌。这样拌的料,温度高,粘结性能好,不浪费油料,铺筑硬度好。铺筑后不会出现泛油,拥包等病害,而且职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但这种方法不好的就是炒盘上炒拌石料的职工更辛苦,砂子蒸出的热气、沥青、渣油,焦油味交织在一起,呛得人咳嗽,有时会让人感到头昏、恶心,在加之头顶炎炎烈日,脚踏炒盘,双脚被烫得非常难受,只能用砖头、石块垫上脚才能踩在上面。有时炒拌时浓烟四起,连身边的人都看不清楚。炒盘上的石子因加热会跳起来伤人。虽然炒料的同志们很辛苦,但是,比路拌要轻松得多,也先进得多。
  当前"四新"技术广泛应用,一系列新型养护机械,铣刨机、灌缝机、开缝机、摊铺机、自动翻斗车一一在施工现场露面,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由铺筑更是先进、快速。平整度、路拱适度合适,这在过去都是人工测算调整的,劳动强度大既费时有费力。铣刨机铣削下来的旧料直接现场回收利用,降低了养护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灌缝机处理过的路面能减轻路面集水渗入基层。裂缝密封胶,添加了橡胶混合料,有橡胶防冻效果,高温下不软化,低温情况下不易变硬、变脆,不会脱落。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周期,提高了社会效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养护施工一线的应用,标志公路的养护正在向;高效、节能、环保;发展。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从我亲身经历可以看出交通行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真是突飞猛进、曰新月异。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明显的是当前交通四通八达,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县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十公里交通公路,现在是;十纵十横;通行里程达到2800多公里。形成了以国省干线为骨架,通村公路为网络,通组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结构图。全县人民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意气奋发奔走在小康的大道上。
  三、新中国70年的历史启示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新中国7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
  70年来,中国为什么能走过光辉历程,创造伟大奇迹?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70年的历史雄辩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中国人民实现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体和保证。
  7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还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细心呵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将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70年来,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近14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切奇迹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功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新中国70年光辉历程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还很多,这些历史启示都弥足珍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从新中国70年历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五、点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只有真正脚踏实地去搞,去干,去做,才能是我们国家变强,变富,变好。新时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筑梦者;和;奋斗者;,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一份力,尽一份心。无数个梦想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梦;,而;中国梦;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我们身在何方、从事哪种行业,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就是新时代的筑梦者。我相信新时代的我们是奋斗的一代,我们会更加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第三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活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及其伟大成就,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通过深入学习领悟,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学习交流:

  一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挣救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三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治理中国,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四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

  五是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推进自我革命,今天我从五个方面组织大家共同学习。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挣救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先让我们回忆一下,旧中国曾经受到的耻辱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偿英国军费白银2000万两,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处为通商口岸。

  2.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偿军费白银给英法各800万两,开放营口、天津、大连、南京、镇江、淡水、台湾、汕头、琼州等11处为通商口岸,拆毁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掠夺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1867年日本挑起战争侵略台湾:被台湾军民击退,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还是赔偿了日本军费50万两。

  4.1877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军队节节胜利,法国战败,而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中法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允许法国将铁路修进中国内地。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索取军费白银两亿两,割占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日本商船可以进入**

  6.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肆屠杀,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偿10国白银共9亿多两,分36年还清。中国政府保证严厉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惩办相关官员。

  7.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战场竟然设在中国,清政府表示中立,无数中国人在这场列强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中丧生。

  8.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三省,并向中国内地步步侵略。

  9.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伤亡人口3500多万人。期间发生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即从1937年12月13日开始至1938年2月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攻占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对中国人民进行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活动,30万中国同胞惨遭自杀害。2014年我国确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二)再让我们回顾一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对中国革命时期,即1921年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革命时期。

  主要了解党成立的背景、成立的简单情况、伟大意义和我们党在这二十八年中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在帝国主义发动了五次大的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进行了五次大的反侵略运动的背景下成立的。

  五次大的侵略战争是: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中国由封建国家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五次大的运动是: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898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爱国运动,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运动,是爱国知识分子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当时政府的卖国政策而发动的。运动后期,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人阶级举行大罢工,走上了斗争的前列。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组织上作了必要的准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从酝酿、准备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五四运动后,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于1920年8月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陈公培、陈望道等。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是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成员有李大钊、张国涛等。此后,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谭平山、陈公博,在日本、法国的周佛海、施存统、张申府、周恩来等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含义是说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下午3点,毛主席和朱德元帅两位伟人一前一后,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中国,震撼了全世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伟大的事实。从此,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之林,在维护世界和平中,中国举足轻重。

  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一)1949年到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这是复杂和曲折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了建设社会,建设新国家。建国初期,党做了很多工作,稳定物价、镇压反革命、新解放区土改、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三反五反。1953年党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纲领,到1956年就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伟大胜利,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独创性。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当时全党有1043万党员。八大会议开得很好很活跃,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但八大以后有了改变,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发生曲折。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失误,后来又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直至毛泽东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党内;左;的错误越来越严重,在这期间还出现了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把中国搞得一塌糊涂。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先后逝世,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宣告;文革;十年动乱结束。

  从1956年到1976年,党努力从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其间尽管遭受许多挫折,甚至出现严重失误,但还是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价值的思想和判断,也取得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社会主义的政治根基──四项基本原则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也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所有这些都为后来改革开放的强劲发展奠定了政治和物质基础。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在中国人民看来,毛泽东把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他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二)1978年到2012年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由穷变富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探索致富之路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为了继续清除;左;的错误,1978年5月开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很快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有力地推动着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以及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党的工作在排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转折。它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怎样来建设社会主义?1982年十二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000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起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都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了,香港、澳门回归了,台海关系和平发展了。

  中国经济从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水平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前29年曲折探索的艰苦磨砺之后迎来了辉煌的春天,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汶川、玉树、舟曲等严重自然灾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党的历史事实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任何困难都压不倒、摧不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

  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治理中国,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领导全国人民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施治国理政,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内治理稳定有序,国际上更加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一)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得到丰富发展。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全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党的行动指南。其主要内容是;八个明确;,基本方略是;十四个坚持;。

  ;八个明确;是: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个坚持;是: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二)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学精悟透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一新思想武装全党、武装头脑。要组织干部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全面把握思想理论体系、深刻领悟精髓要义。第一,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第二,牢记使命,就是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第三,历史担当,就是为世界人民作贡献。中国共产党98年前在上海石库门和南湖红船上诞生,就是铭记这个初心,就去担当这个使命,就此永远奋斗。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带领人民再往前走,不管走多远,始终想清来路、看清今路、搞清去路。不管暴风骤雨、乱云飞渡、惊涛骇浪,始终做到初心不忘、初心不变、初心不改。这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主心骨。

  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顽强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1.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恢复联合国席位

  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3.上天潜海

  上天,即神舟飞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之后,从;神州六号;到;神州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前两个美国、俄罗斯)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潜海,即蛟龙探海。

  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

  4.港澳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442年的殖民统治。

  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5.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6.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在经过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

  7.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深深地融进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

  8.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当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9.国产航空母舰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为辽宁号,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

  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002型航空母舰在大连正式下水,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海上作战平台自主设计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服务范围正式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11.一带一路与亚投银。

  ;一带一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在沿线国家共同努力下,中欧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是一条合作之路,更是连接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非洲梦的纽带,是沿线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共同追求的圆梦之路。

  亚投银,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截至2019年4月,亚投行有97个正式成员国。

  以上仅仅是十一个方面的成就。辉煌中国的辉煌成就,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人民就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稳步发展,可以说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百业兴盛。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推进自我革命

  刚才,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党史、新中国史的简要内容,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全面更详细的内容,请大家结合本职岗位职责,更深入地学习,更深入地领悟,更深入地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

  通过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这次主题教育,中央列出了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分别是:

  1.整治对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的问题。

  2.整治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

  3.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

  4.整治层层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

  5.整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的问题。

  6.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7.整治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

  8.整治对黄赌毒和黑恶势力听之任之甚至充当保护伞的问题。

  以上8个问题及自身查找出的问题,说到底是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问题,持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四自;上下一番功夫,自觉推进自我革命。

第四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一、秉持初心和使命

  99年党的奋斗史,71年新中国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秉持。1921年,在浙江嘉兴的南湖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个最初只有50多人的政党从此踏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欧阳雪梅表示,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初心和使命,遵循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逻辑,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欧阳雪梅说。

  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薛庆超看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展土地革命、站在抗日战争最前线、领导解放战争、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一直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是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一条主线,并且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党而自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了解党的历史并且珍惜党的历史。通过学习党史,我们能够认识到当年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多么艰辛。通过学习新中国史,我们可以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不断总结历史经验

  事实上,重视对党史的学习,从自身发展的历史不断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罗平汉告诉记者,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194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的《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规定,干部的初级课程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社会科学常识;。著名的延安整风就是以学习党史、总结党史上的路线是非为开端。在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党史的基础上,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后,围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党开展了一场普遍而深入的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既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欧阳雪梅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史、新中国史经验和规律的全面总结和概括,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能够更好地理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来龙去脉、深厚底蕴、创新发展。

  三、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薛庆超认为,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广大党员、干部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从哪里来,可以更好地明确我们到哪里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化初心为恒心,书写新华章的重要途径。;欧阳雪梅认为,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往哪里走;;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等基本问题,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丰富营养与不竭动力,接续奋斗,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梁星亮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罗平汉提出,与老一辈共产党人往往是党的历史的亲历者不同,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对于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有一个学习与了解的过程。虽然党内不少干部已经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党史、新中国史,但也有党员、干部对党史、新中国史缺少深入学习,还存在某些似是而非的认知。我们不仅要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今后还应将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常态化,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持续抓下去,切实抓出成效。

第五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承转折段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第六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体会

  第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改进作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保持冷静清醒和坚韧执着,一刻不停歇地推向纵深。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两个维护;,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方向,;严把三关;即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检视问题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三、反思根源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四、整改措施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五、努力方向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第七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同志们: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按照局党委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次党课,结合我近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想同大家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到;五个深刻认识;,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一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

  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概括地说,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二是深刻认识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进而深刻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取得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也历经艰辛,需要倍加珍惜、永不动摇。深刻认识了这些,;四个自信;就会无比坚定。三是深刻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怎样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成长、发展、壮大,怎样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并从胜利走向胜利;

  思考为什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什么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其深刻道理在哪里。四是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什么、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认真思考,我们这代中国共产党人该怎样把我们这一棒跑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就需要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该担当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五是深刻认识对党忠诚是什么、怎么做。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从典型人物和感人事例中获得深刻认识: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最关键的要求,就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 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三个汲取;,认真领会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一是在知史中汲取爱党爱国的力量。98年的党史,70年的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二是在知史中汲取智慧担当的力量。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四个自信;;

  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

  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

  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在知史中汲取立国、兴国的力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得的是能自觉地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努力为现实 社会政治服务,在承继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既可以从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三、坚持;四个结合;,认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一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传承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结合起来。

  一是持续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三大作风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时提出的,它们也是党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此为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二是要持续体悟革命传统。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务必;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重温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还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把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二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为人民守初心为民族担使命结合起来。一是正确认识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 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就立下的铮铮誓言。在党的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进行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懈努力,尽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使得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真正认清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肩负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回顾中国近代史、党的历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启迪心灵,让我们汲取党建的经验,汲取治病救人的良方,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守好初心、为民族担起 使命。三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学懂弄通新时代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明了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还要培养历史眼光。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要善于从历史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源自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这一创新理论是在吸收了党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有很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学习中既要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用心体会内在的历史逻辑,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四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结合起来。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也即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比如党的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从严治党驰而不息反腐败,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关乎党的生命的高度等。比如治国理政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再比如治军方面,坚持党指挥枪,强调从严治军等。把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大智慧传 承下去,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滋养,再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执政本领。

  同志们,历史告诉现在,历史昭示未来。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中最基本的内涵,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与行动自觉。才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第八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承转折段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第九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承转折段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第十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进行列举,也可以从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这些成就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的独特魅力、焕发的生机活力和持续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但我们不能局限于成绩列举和现象描述,而要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还应该进一步阐释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原因明、道理清才能更加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道路;至关重要。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2013年1月,xxxxx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我们坚持走、正在走的是一条;人间正道;。道路正确才能距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越来越近,才能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否则将南辕北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不是主观臆断和照抄照搬的产物。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道路选择问题。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是选择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还是选择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2014年,xxxxx在欧洲访问时,也曾指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时,中国国情与俄国相近,俄国这种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够通过工农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强的示范性。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方向上、方法上、精神上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厚影响,;催速了中国革命的实现;,促使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的战乱、分裂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而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以及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巨大成就,又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经过40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最终形成一条符合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普遍性意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立足中国实际和基本国情;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坚持了正确的道路,所以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得到很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激励和丰厚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而这个先进性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上。从社会制度层面看,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精神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也要比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先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如果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可以分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个大的历史时段。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再简单是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控诉和对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同情。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资本必须不断扩张,但是资本主义却受有限市场、有限资源和有限创新主体的限制,设定了自身的发展极限,并且资本主义为了自身利益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最终依靠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从空想变为现实。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崇尚和倡导的价值目标、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和实践的导航仪和风向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与实践区别于其他;主义;的最核心的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拉萨尔的公平观,同时确立;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公正;的含义应该是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民众,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其他;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所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西方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为鉴戒,但拒斥西方的;普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在国家层面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提出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提出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人们不禁要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似乎和西方资产阶级倡扬的核心价值观并无二致,难道西方国家就不倡扬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倡扬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倡扬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吗?实际上,这一提问方式暗含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同时也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肇始于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化的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包含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借鉴的、可以称之为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元素。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以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鉴戒,吸收其中包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价值共识。但同时,我们坚决拒斥西方国家打着;价值共识;的旗号,传播;普世价值;。因为西方提出所谓的;普世价值;,绝不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价值共识的美好追求,而恰恰是利用人们追求价值共识的美好愿望,运用;普世价值;这种非政治性话语达到某种政治意图。对于这种承载政治使命的;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所应当要加以拒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或者说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决定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才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到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气馁,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强调社会与个人、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个人、个人价值的存在,而是主张;现实的个人;是理论的出发点。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个人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和前提,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最恰当地表达了;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核心原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xxxxx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三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和实现路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跟上时代、顺应形势、不断认识规律,才能充当现实实践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这决定了不断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样态。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以时代化、民族化的形式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在中国的时空展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实现了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坚持基础上的创新,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立足时代、关注实际问题、着眼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是改革开放40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正是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行动指南的正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才能创造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彰显自己的;好;,持续焕发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将改革开放的成果固化下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上,坚持辩证法、两点论二者的有机统一。2014年5月,xxxxx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第一,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所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根本不同;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实现我们的目标;第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和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与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不同,我们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这种政党制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允许多个政党的合法存在。目前在中国除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二是其他的合法政党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参政议政。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有利于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计献策,使国家的方针、政策更科学、合理、正确;能够在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下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相互协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各自根据本国民族情况采取不同的民族治理模式。我国采取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保证了中央必要的集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形成了各民族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保证基层组织和成员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如农村建立的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建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企事业单位建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性社团的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为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为了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以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规律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优势。我们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始终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进程,为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发展目标前进;有利于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分工与协同、监督与支持、制约与效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第十一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各位党员,下午好!

  今天下午由我为大家上党课。党课的题目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未来的昭示。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好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 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息,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五、党务工作者对党员民主评议工作进行安排

  下个月,我们将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需要各位党员思考几个问题

  (一)对党总支、党支部班子成员及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逐一开展谈心谈话活动;

  (二)每个党员进行自我剖析,找出自己的问题,拟出整改台账,我们将开展组织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第十二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历经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与实务,调整以及改革开放;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来看,历经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公社化、政治民主化,以及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历程;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道路来看,历经了照搬苏联模式到逐步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道路。如今中国人民终于开创了适合自己国情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也越来越展现了鲜明的制度优势力量。

  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这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髓所在。总之,传承;四史;精神,将其力量转化为社区服务的实践中去,要将;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我们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第十三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40余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具体的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近代以来,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决定着中国革命的进程必须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什么?在当时,;人民;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人民的一部分,而不是专政的对象,通过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商建国。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个过渡时期,通过实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一化三改;的过程中,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采取让资本家从公私合营的企业中分得一部分红利和股息的办法逐步的向社会主义过渡,农业合作化采取由低级到高级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

  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也需要总结自己的经验。1956年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党的八大确立的党的正确路线展现了党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做的探索,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党的工作中心应该转向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来。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这是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任务,而且强调走这条道路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这段简短精辟的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

  经过改革开放40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新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充满了自信。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科学的、规范的现代制度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完善和发展

  新中国70年,在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创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完善和发展,我个人认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说,姓;社;姓;资;的问题,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的定义,纠正了我们以往将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

  第二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一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种是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这两种民主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那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强调;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大之后,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充分强调了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2018年3月新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习近平同志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

  第三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表达了祖国大陆对台湾人民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愿。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就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提出了九条方针(叶九条),这九条方针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政策。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慈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方针,这六条方针集中体现了邓小平运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就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2008年12月,两岸海、空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开了历史性步伐。为了坚持;九二共识;,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之后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是付诸实践首先是被用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成了生动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英国政府把香港交还中国。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和澳门回归,标志着外国列强占领中国国土的时代彻底结束,开创了港澳两地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通过外交谈判并以;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各国国情不同,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国家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到,;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二者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同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另一个;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新中国70年,中国人走过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这些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坚持制度自信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我们不能自我满足,更不能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由两句话组成的,前一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后一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概念的内涵。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旗手,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具有可借鉴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了重要的世界意义。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集合13篇

https://m.gxxing.cn/shiyongwen/233571/

推荐访问:学会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社会发展史

演讲稿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党课讲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通用11篇) 下一篇:党的创新理论演讲稿【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