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_《知青》读后感

2015-08-25 读后感 阅读:

  数日前,逛当当偶尔翻到了梁晓声先生的新作,买回来读得有些如饥似渴。好久没有读那么两大厚本的上下册,我喜欢未被删节的原汁版东西,不管是创作还是做人,还是原汁原味更具有本真和人性。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了好几天。当看完最后一页进入梦乡以后,居然是无边无际的麦海,是北大荒那广袤的土地。

  作为一名21世纪中科院的研究生,与当年下乡的知青相比,我的生活简直是天堂。楼房有空调暖气,办公室有电脑可以互联各种数据库,一顿三餐有园区食堂,出门有大商场大超市,有双休日,可以看日落西山,可以滑雪溜冰逛公园,更奢侈的是每天可以给家里打电话。这与梁晓声那里的“北大荒”经常挨饿,不敢“大声语”的年代已经完全是天壤之别。但我喜欢梁晓声笔下那个原始的北大荒, 《知青》几次让我泪如泉涌。周萍和赵天亮的爱情,孙敬文临死前的嘱咐,沈力那样一个天才的画家,还有赵曙光与冯晓兰那种奉献。虽然有文化大革命当年对人性的摧残,但是整个小说是让人感动的。

  封皮上那种“史诗巨作”的评价不知道是不是过火,但通过那些灵动的人物让人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年代,更像一种历史的纪实。父辈们的事与我们些八零后似乎很遥远,但那一切都影响着我们八零后的一生…… 人不但无法选择家庭出身,更无法选择所处的时代。但无论这两点对人多么不利,人仍有选择自己人性坐标的可能,哪怕选择余地很小。于是,后人会从史性文化中发现,即使在寒冬般的时代,竟也有人性的温暖存在,而那,正是社会终究要进步的希望。《知青》这部小说,让人感动的正是寒冬般时代的人性本真之温暖,是余地很小很小的理智的思想。

  那个年代缺吃少穿,食不果腹,这些物质的奇缺人是可以忍受的,可以通过劳动创造,只要勤劳付出土地就会满足。那个年代对人性和人本能思想的自己之剥夺可谓是史无前例的。一句话,一封信,一首,都会成为现行反革命,政治的可怕贯彻得淋漓尽致。但既使这样,仍然有周萍这种“仙人掌”一样的姑娘,不管经历多少委屈和痛苦,最后仍然善良温暖让人感动。一如赵曙光那封写给赵天亮封在枕头里“中国病了”那封让人做了多少恶梦的“信”,这些可贵可贵的东西,不知道在这个时代是否还有多少。 那个年代,哥们是真哥们,命换的情谊。那个年代爱情真是爱情,会一辈子忠贞不渝。那个年代无法选择,却可以选择坚守人性的温暖。

  同学说我不要总是看这些“怀旧”的书,容易变老。在读的时候就想,我们身边还是有的,只是我们能看到的机会并不多。如果这种“怀旧”真的能让人变老,我情愿这样怀旧的人多一些。因为那样,我们钢筋水泥森林里行走的人会多一些温暖…… 这一年又过了七个多月。而读的书并不多,这部《知青》便是近期的精神食粮。它让我在自己N种困顿的生活里,重新思想饱满一些,重新觉得幸福一些。这部书还给我留下了一个怪怪的问题,为什么我那么喜欢《知青》里的人,或许是因为现实生活里那样真诚的人太少了,这是答案吗?

知青_《知青》读后感

https://m.gxxing.cn/shiyongwen/68528/

推荐访问:知青下乡 知青岁月 知青题材电视剧大全 知青之歌 知青七年岁月全文阅读 知青题材电视剧 知青上山下乡电视剧 知青老照片 知青电视剧大全

读后感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成语文什么人】《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下一篇:【浴血荣光】《浴血荣光》的读后感范文